期刊信息
主办: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研究所
主管:内蒙古农业大学
ISSN:1003-7578
CN:15-1112/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68181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期刊分类:资源科学
论接收站小微湿地创建工作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天津某公司于2012年12月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是中国石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市南港开发公司合资注册的新能源公司。主要从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码头的建设和运
天津某公司于2012年12月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是中国石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市南港开发公司合资注册的新能源公司。主要从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码头的建设和运营;液化天然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存储、加工和销售;冷能利用装置的建设和运营等。公司接收站现场地处天津市南港工业区东港池东突堤顶端,占地52公顷,为吹填造陆工程。公司成立以来,获得了第二十六届国家级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秀管理团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质工程奖,荣获了天津市首批十家“海河工匠”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开发区百强企业等荣誉。
一、基于循环经济思维下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小微湿地创建工作背景
(一)践行绿色企业创建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爱绿、植绿、护绿不仅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共识和自觉行动,而且正在世界上产生积极广泛影响。根据《关于全面实施绿色企业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国石化能〔2018〕134号)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环保、节能、低碳、循环、生态为着力点,围绕绿色发展、绿色生产、绿色科技、绿色服务、绿色文化、绿色监管、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建设等重点领域全方位、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创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开展绿色企业创建不仅是推进LNG接收站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LNG企业的有效途径,更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
(二)实现资源经济价值的需要
作为北方LNG接收站之一,LNG接收站冬季气化外输天然气主要通过SCV,通过燃烧天然气加热水浴池中的软化水,LNG经加热后的软化水气化为天然气进行外输。结合该公司冬季生产运营状态分析,按照常规开启5台SCV计算,消耗天然气约35万方/天,产生冷凝水约500吨/天,这种“纯净水”呈弱酸性,释放到现有盐碱土壤中,可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营养状况,防止盐碱危害,被称为工业清净废水,在国际上一般不进行回收,但不能直排。行业内往往是将其并入工业污水系统,做污水处理,从而导致大量冷凝水浪费;而在夏季,LNG接收站绿化用水量巨大,又造成用水紧缺,未能实现场内淡水的合理、有效、资源化利用。
(三)提升现场绿化条件的需要
LNG接收站现场为吹填造陆形成,现场土壤多为盐碱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理化性状差,肥力低,往往导致:土壤板结、肥力降低,影响植物根系呼吸;引起植物生理干旱;伤害植物组织;影响植物正常营养和植物气孔关闭,从而造成植物存活率低或存活质量不高。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倡导下,通过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冬季将冷凝水进行收集、夏季进行释放,同步站内雨水收集,可有效实现冷凝水回收利用,达到站内“污水零排放”。
二、基于循环经济思维下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小微湿地创建工作内涵和主要做法
从循环经济“减量化、可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出发,以站场生态系统创建为目标,因地制宜,通过沙盘推演,进行小微湿地建设;就地取材,通过资源化利用,助力宜居站场;因时制宜,发挥小微湿地功效,构建生态系统。主要做法如下:
(一)因地制宜,进行现场建模
第十三届《湿地公约》大会,中国首次提出《小微湿地保护》决议草案并获通过。根据《小微湿地建设技术规程》,天津LNG接收站结合现有地形特点,以近自然的不规则形状为主,本着“与当前地形地貌起伏特征保持协调一致、极大利用现有区域、岸带具有一定蜿蜒度和曲折度”的设想,着力小微湿地建设工作。一是开展线上人气互动。为有效解决技术难题、答疑解惑,组建“小微湿地共享群”,通过多面手资料查询,共享湿地创建知识、要点,分享已成功案例的突出经验,从而根据属地植物习性及站场地势研究整体布局、种植规划等。二是开展线下沙盘推演。分层次、分区域启动小微湿地的构建工作,根据湿地走向,将小微湿地建设工艺方案放到现场建模,从“尺寸设计、布局规划”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在同步设计的同时实现了现场实践,从而确保了小微湿地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借助高新技术推进湿地落地。立足站场现状,实行湿地水循环工艺流程分级管理,一级流程补充湿地水源,从而确保湿地有水;二级流程推进湿地水池循环,从而解决死水腐化问题;三级流程实现湿地周边绿植自动浇灌,从而减少人工劳力;同步通过湿地底部铺膜,解决水外渗问题。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网址: http://www.ghqzyyhjzz.cn/qikandaodu/2021/031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