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主办: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研究所
主管:内蒙古农业大学
ISSN:1003-7578
CN:15-1112/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68181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期刊分类:资源科学
主办: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研究所
主管:内蒙古农业大学
ISSN:1003-7578
CN:15-1112/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68181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期刊分类:资源科学
人口变动对干旱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估模型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5期表2源流、上中游和下游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果(1980~2000年)主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仅扣除源流人口变动影响{0..。..5534仅完谋丰票会;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5期表2源流、上中游和下游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果(1980~2000年)主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仅扣除源流人口变动影响{0..。..5534仅完谋丰票会;诣艾言乙1:::。信·:508;::兰:器芸。信·,.4830.01—0.14环境退化综合程度指标环境退化综合程度指标环境退化综合程度指标环境退化综合程度指标;未扣除人口变动影响仅扣除下游本身的人口影响仅扣除上中游人口变动影响仅扣除源流人口变动影响·.2.——仑—·22——....·3·.....·3·.......a”””·.》·.....·3·....”》·.....·.3·.叫一.一4一一.4—·~1.m4-.—.4一~m4….m4图5扣除各流域段人cJ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后果游人口没有发生变化。考察这三种状况下的生态环境演变后果(见表2、图5)。经过汁算,源流人口增长导致的下游生态环境退化占到整个环境退化的46.48%,上中游人口变化将导致下游环境退化量的30.01%,下游在此期间的变使得环境退化程度减少了0.14%。可见,源流人口增长对下游环境退化应承担最多的责任。我们看到,源流人口增长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作用程度与上中游以及下游三个部分的人口增长的作用程度之和,并不等于三者共同对下游环境退化的总作用程度。这主要是因为,人口的变动并不是直接的作用于生态环境,而是通过一系列其他媒介因子起作用,其中有些影响是相互抵消的(例如源流人口增加后会减少向干流的送水,阻碍了干流上中游耕地面积的增加,而—亡中游本身的人口增加则会增大对上中游耕地面积的需求,二者产生了相互抵消的作用,并共同对下游送水量发生影响。这种相互抵消在实际中大量存在)。因此,当各部分人口同时发生变化的时候,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后果,就会低于各部分人口分别产生的作用程度之和。这也说明,人口变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实际上只是人口变动产生的一种驱动作用,并不存在人口变动因子的独立影响,也不存在人口对环境的直接作用。4结论和建议(1)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在人口的环境后果中是适宜的。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调整,再现历史上环境演变的真实状况,并可以观察在改变一些条件(例如人口)的状况下可能的生态环境后果,这种相当于社会经济实验室的系统学模型,非常适合于研究人口或者其他变量变化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2)人口对生态环境演化的作用,通过一系列间接因子作用于最终的环境后果。人口与其他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互相的作用和反馈,它们共同作用于生态环境的后果。不存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直接的作用,或者独立的作用。(3)从系统学的角度说,由于存在上述的多重因果反馈关系,因此,所谓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际上童玉芬:人口变动对于早区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及定量评估模型——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是指由于人口变动(例如人口增长)而激发的一系列作用,换句话说,人口变动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来自于人口的驱动影响,人口对环境的作用最终体现在这种由人口驱动所带动的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上。(4)就人口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作用中,无论人口和诸多其他影响因子如何相互作用,最终人口的作用都要归结到水资源这个重要的中间媒介中来。这是干旱区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和机制。(5)具体到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研究证明,从1980—2000年的近20年里,下游生态环境的退化中,由人口驱动产生的影响占到50%。可见,人口增长的作用是非常巨大和明显的,必须引起重视。(6)从源流、干流上中游以及下游人口增长变动对下游环境退化所产生的作用程度对比来看,源流人口增长是塔里木河下游环境退化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上中游的人口变化。下游在过去20年中,由于实际人口是减少的,因此,这种人口变动对生态环境的退化起到相反的遏止作用,但由于人口减少幅度小,影响的程度也很小。所以说,在改善下游生态环境中,严格控制源流人口的增长十分重要。(编辑:于杰)参考文献11]朱震达.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与防治[川.第四纪研究,1998,(2):145—155.[2』董玉祥.我国半干旱地区现代沙漠化驱动因素的定量辩识[川.中国沙漠,2001,21(4):412—417.[3』JacObsOnH,MPrice.AFrameworkfOrResearchOn theHUHIann— menslonso(G10balEnvironmenta[Change[M』.Geneva:Intemationa[So:ialScienceCouncil andUNESCO,1990.[4]秦大河等.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J).地学前缘,2002,9(2):321—328.[5』A1lenR,jBameb.丁hfC6ubesO(1)efOrestat~on…DevelopmgCou,\trles[川.AnrlalsO(the'Associal;OnO(mlTleric8nGeographcrs,1985,75(2):1325—6,1334.[6-JoilyCL,BB丁orrey·Pop山atlonandLandLJsein[)evelopingColmtrle:[M』.ReportO(aworkshop,CommitteeOnPopulatlon,Commissiorlux真陲、 havloral a真ldSocialSciencc9 g\dCducatlon,NationalResQrchCouncil.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nlyPress,1993.[7]谢高地等.人口增长胁迫下的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C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3):193—199.[8](真s悄n,StuartR,BrianCO’nei真真.POpLJla,iOn andC真obalWann;ne w让handw“hOu(c02Targets[J—.POpulsliOIlandenvirOnmen真:Ajuurn山O/Inter山sclplnaryS山山e\,1997,18(4).[9』口elz,Thomas,EugeneARosa.E“ectsO/PopulatiOuandAfnuer真ceOn002Emimions[引.Procee山吧sOfthcNationalAcademyOfScience,1997,94.[10』Heili吧,GerhardK.TheGreenhouseGasMethane(CH4):Sourcea真\5S;nks,ThelmpactO[PopulatlonGrowth,Possib真eIntervennons[J].Popu—1ation andEnvironment:A jOUrllalInter山山sciplinaryS山山es,1994,16(2).[1¨W山电angLutze真a1.Popula(iOnandenvlronmenI:MethodO[AnalysisIJ』.PopulatlonandDevelopmenIReview:ASupplement(O2002,(28).[12』MeadowsD.etal.TheLimit5'OGrowth[M].NewYork:U山vrrHeBooks,1972.[13)JKi吧.TheECCD appmach[OP1an…吨SustainableDevelopmenI[M].NewYork:Mode眠吧fOrPop山atlon and sustalna山eDevelopmentEdited,1991.[14]末郁东,樊自立等编著.中国塔里木河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5]刘培君等.地下水、植被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M].载于末郁东、樊自立等编著的中国塔里木河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研究.吗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4●一249.工MPACTOFPOPULAT重ONCHANGEONECO-ENV夏RONMENTDETERⅡORAT夏ONⅡNTHEAR重DAREAANDQUANT重TATⅡVEMODEL——TaA/刀g:I;aCm只ivet'Va//eyofxin//dngd5anExam声/f丁ONGYu-/f”(Sch0010(econormcsandManagement,XinjiangUn山ers“y,UrumqiXinjiang,Chin9)Absrac(AJter review;ng the existingmethods, this essaypointsout the feasibil“yand advant昭eO((hesystem dynarnlcsmethod in researchOn the impact山pop山atlon changeOn environmental evaluatlon.丁hen by t3king that山TarimRivetvalley8sanexample,weconstructasimulatiOnmodelO[poPulatiOnandenvironmentevallB—“On.Througha test fOr v8Jid“y, the model shows various posslble outputsOf eco—env;ronment change in(he downreachunder山(ferent con山t50nsO(pOp山aliOn cha吧e in{he wh01e valley as w亡11 as d汀ferent reach踢.By comparinSIhoseoutputs with lhc current reali5tic situation, we gain a8eri田山quantitatlve conclUtSlons.KeyWords populatlon, arid area, eco—environment, quantitative model·65·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13卷第5期CHINAPOPULATION,刑殿;(),URCESANDE卜rVIRONMCliNTV01.13No.提升人文旅游资源价值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以世g-文化遗产平遥g-城为例张胜毛显强(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广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i二;二二÷;二二二i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壬÷?1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人文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了改善生态环境对提升人÷÷文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作用,进而剖析了为改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而消除外部性成本和合理界定自然资源价值的÷:经济政策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i关键词人文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产品;人文旅游资源;外部性//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3)05-0066-05÷÷:\:::::::::;;::::::::::::::::;:::÷::::::::::÷:÷÷÷÷::::::::÷:÷÷÷:÷:::::::::÷:÷÷÷:÷÷÷÷÷:::::::::÷÷÷÷:÷÷:;::::::÷÷÷÷÷:÷:::::::÷÷÷÷÷÷;÷÷::::::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网址: http://www.ghqzyyhjzz.cn/qikandaodu/2021/0426/531.html